《原子習慣》說明好習慣養成的原理與方法,只要按照「提示、渴望、回應、獎賞」的步驟,就能按部就班的養成好習慣,並捨棄壞習慣。
在現今網路發達的時代,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具挑戰性的工作,若擁有一個別人不具有的特殊價值及能力,透過個人的獨特賣點和強項,就能獲得更多收益及工作機會!
米勒定律起源於認知心理學家喬治.米勒 (George Miller) 在1956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旨在一般人的短期記憶中能容納的物體數量是 7 (±2),而將訊息適當的分門別類、分區塊配置是一種能有效降低使用者認知負荷的方法。
《波斯特爾定律》希望我們在設計產品時,必須要考慮到身為人類可能會犯下的錯誤,我們應該要設計多種方式都能達到的同一結果。
在《希克定律(Hick’s law)》中指出,若某件事物擁有太多太複雜的選項,會讓使用者花費更多的時間逐項理解才能下決定,所以在設計介面的時候,千萬不要以一種「吃到飽」的心態,把整個介面塞得滿滿唷!
1945 年,心理學家保羅費茲在人體運動系統中,檢測出移動到目標所需要的時間取決於人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但與目標的尺寸大小成反比,也就是費茲定律的雛型。
在經營個人品牌時,「以說故事的方式」來推銷,比起平鋪直敘的自我吹捧,會更讓人容易記住你的品牌!
《創意,從計畫開始》告訴大家應該怎麼安排自己的工作計畫,在完成專案的過程中,真正做設計的時間只佔整個過程中的一小部分。
設計師是如何解決接踵而來問題而達到今天的成就?我們知道設計師光鮮亮麗的一面、他們秀異的作品、他們的理念,但他們如何去調適生涯中的挫折?如何面對現實?
《美即是好效應》主張看起來漂亮或有質感的產品往往會讓使用者感覺它比實際上更好用,對於一些小問題也會更加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