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響應式網頁非常普及,幾乎大部分的網站都有設計自適應各種裝置的響應式功能。但早年在智慧型手機才剛剛開始流行時,許多網頁還是維持電腦版本的尺寸,當時使用智慧型手機瀏覽這類網站的使用者就會特別辛苦,必須要用食指與拇指不斷的將網頁放大,才能看清楚上面的文字。
沒有響應式設計的網站,就像一塊又大又寬廣的畫布,不但閱讀起來很吃力,分散在各處的各個元件感覺也都遙不可及,在單純的瀏覽上都有問題,更不用說順暢的使用了。
其實在這邊也偷偷藏了一個心理學定律,是在介面設計上非常重要的費茨定律(Fitts’s law)。
緣起
1945 年,心理學家保羅費茲在人體運動系統中,檢測出移動到目標所需要的時間取決於人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但與目標的尺寸大小成反比,也就是費茲定律的雛型。
費茲定律被廣泛的使用在使用者經驗(UX)與使用者介面(UI)設計上。例如在手機等較小的裝置上,可以互動的按鈕應該盡可能放大,幫助使用者更容易點擊。
指尖最小的觸控範圍
在介面設計上,無論是可以互動的按鈕或圖標都有所謂的「最小觸控區域」的設定,尤其是在手機與平板上所使用的產品更是需要注意觸控範圍,如果觸控目標太小,使用者就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碰觸它們。
各指南所規定的最小觸控範圍
避免誤觸的安全間隔
除了觸控範圍必須足夠讓使用者輕鬆點擊,為了降低使用者誤觸的機率,元件與元件之間適當的間隔也是介面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特斯拉的操作介面,在底部導航列的部分提供了觸控元件之間的安全間隔
拇指法則
以智慧型手機來說,最讓人容易以單手大拇指輕鬆點擊的區域,其實是手機螢幕的正中間偏下方。
為了讓習慣以單手操作手機的使用者更方便使用,許多智慧型手機也開發出了單手模式供使用者做切換。
Iphone 的單手模式,大部分的重要元件都集中在手機螢幕的下方。
結論
由於手機的螢幕空間有限,在這樣的條件下更是需要遵守費茨定律,才能確保我們所設計出來的介面,對使用者來說擁有好的體驗。